一、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目的意義
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的目的在于圍繞生態旅游發展的需要,查明其資源狀況,通過全面系統的資料收集和全方位、全覆蓋、不留死角、不漏資源的全部調查、精準調查、科學調查,摸清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家底。為充實“山水風光、美麗鄉村”旅游規劃的核心內容提供旅游資源地學基礎資料;為實現“一縣一品牌、一鎮一特色、一村一景區”和樹立旅游品牌提供生態旅游地質資源保障;為構建“百鎮千村萬點”和“多業聯動、多業融合”的“民宿+”鄉村旅游經濟新業態提出一批可供開發的新的旅游地;為優化生態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奠定基礎;為鄉村政府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服務。通過遙感技術輔助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能快速、精準地獲取面上信息,為未來的資源規劃、開發建設、經營管理、保護培育等提供基礎資料。
二、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遙感解譯的優勢
采用遙感技術調查方法,收集多源、多時相的遙感影像,并與地形圖、地質圖等相匹配,通過ENVI等遙感軟件,MAPGIS或ARCGIS等地理信息軟件進行遙感解譯,能提供定性定量的生態旅游地質資源信息,并發現一些野外調查中不易發現的潛在資源。
衛星和航拍照片等遙感影像的整體性,可以提供調查區全面資源現狀,易于判斷各景點的空間布局和組合關系,為下步開發資源提供可靠線索,進行資源的主體觀察和定量測量,實現景觀信息的提取,特別是能對人跡罕至、山高林密及常規方法無法到達的地區進行資源調查。
三、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遙感解譯概況
1.范圍和數據概況
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景觀調查面積約4000km2。采用0.5米~2米的衛星數據進行遙感解譯工作,實現多源衛星數據綜合開展該區的地質資源景觀遙感解譯。滿足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景觀調查遙感解譯工作要求。
2.典型景觀遙感解譯
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景觀調查通過遙感共解譯出76處地質景觀點。其中構造地貌點12處,地質構造點15處,巖溶地貌點27處,河流景觀3處,湖泊景觀點3處,流水地貌點8處,地下河出口5處,地下河入口1處,環境地質點(泥石流遺跡)1處,配套人文景觀點1處。其中典型的地質景觀點如下:
圖1 構造地貌景觀
圖2 斷崖構造景觀
圖3 天坑景觀
圖4 江心洲景觀
3.解譯成果
采用多源衛星數據開展地質資源遙感解譯,為該區生態旅游地質資源調查提供可靠的面上信息,為尋找旅游景觀資源提供靶區,提供地質資源調查的精度和效率。
A縣生態旅游地質資源景觀調查遙感解譯成果如圖5。
圖5 A縣的生態旅游地質景觀調查遙感解譯點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