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樹林衛星遙感監測目的意義:
紅樹林(Mangrove)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組成的物種包括草本、藤本紅樹。它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紅樹林區是防浪護堤的銅墻鐵壁,天然的污水凈化廠,海洋生物的伊甸園,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加強紅樹林衛星遙感監測,能實時、精準地掌握紅樹林變化情況,為紅樹林保護、海岸帶管理提供數據基礎和科學決策依據。
二、紅樹林衛星遙感監測的優勢:
衛星遙感監測不受地表、海面、天氣和人為條件的限制,可以探測地理位置偏遠、環境條件惡劣等不能直接進入的海區, 其次, 它能多源、多時相、多途徑地進行海洋資源監測、制圖,能周期性地監測生物資源、生態環境的變化,開拓數據信息獲取途徑。
四、紅樹林衛星遙感監測主要內容及方法:
1.海岸線信息提取
利用遙感圖像研究海岸帶關鍵是岸線的提取, 而岸線提取的實質是遙感圖像邊緣信息增強技術應用,紅樹林海岸線提取見圖1。
圖1 紅樹林海岸線信息提取圖
2.紅樹林灘涂演變
利用衛星遙感圖像監測灘涂演變時, 通常是把不同時相影像灘涂進行變化監測?;蛘邔⒉煌瑫r相提取的潮灘矢量數據疊加在一起分析。 然而各時相影像的成像時刻并不是該區的最低潮時間, 這樣簡單的從衛星遙感圖像上提取出灘涂進行比較, 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出灘涂的演變。通過自主研發的灘涂信息提取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提取精度。圖2和圖3
圖2 紅樹林灘涂演變正射圖 圖3 紅樹林灘涂演變斜視圖
3.紅樹林災害災情監測
紅樹林災害災情監測包括: 病蟲害監測、冰凍災害監測、風暴潮監測及生物入侵監測等。病蟲害監測是紅樹林健康狀況重要的監測內容,也是眾多災情中遙感監測的難點,此,病蟲害監測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病蟲害遙感監測的基本原理: 紅樹林受到病蟲害侵蝕時光譜特征發生顯著改變,葉子殘缺變黃、葉綠素不斷減少,造成綠光波段的反射能力降低,而對紅光的反射能力上升,近紅外的反射能力也顯著下降,遙感監測病蟲害就是依據其與健康紅樹林之間的光譜特征差異進行監測。
通過高分辨率的衛星影像,提取紅樹林中魚藤、秋茄、白骨壤等不同群落,并對紅樹林造成威脅的物種進行管理,如魚藤之類的物種大量繁殖對紅樹林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威脅。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鎖定威脅物種的范圍和所在位置,進行監測和管理,為紅樹林的保育提供科學數據支撐。紅樹林受魚藤侵入災害監測,見圖4-圖6。
圖4紅樹林中魚藤影像特征 圖5紅樹林中魚藤入侵照片
圖6高分辨率衛星遙感監測魚藤分布圖
4.紅樹林景觀動態遙感識別
景觀動態特征能夠反映紅樹林濕地內部各種矛盾和外部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景觀動態指數模型,可以揭示紅樹林濕地內部規律和機制。其遙感監測的基本原理: 在遙感監測紅樹林動態及種間分類基礎上,通過景觀模型計算紅樹林濕地動態特征及群落水平動態特征,獲得紅樹林全局水平及物種水平景觀動態變化特征,其對遙感數據源的選擇依研究的目的不同而不同;利用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為主,而物種水平則以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光學遙感影像或雷達影像( 空間分辨率小于或等于 2.5m) 為主進行景觀動態識別。
圖7 紅樹林河口景觀動態遙感解譯圖
5.紅樹林變化驅動力遙感監測
紅樹林濕地動態變化驅動力復雜,即包括自然因素( 海平面變化、風暴潮、潮汐、沉積環境、水動等) 也包括人為因素 ( 旅游開發、圍填海、海塘養殖、灘涂養殖、農業耕種、污染物排放及工業企業開發等)。遙感技術并不能夠全面理解紅樹林驅動機制, 而是對地面調查監測起到技術支撐作用?;驹硎抢眠b感技術提取空間信息,結合地面會調查數據對驅動力進行識別與研究。某河口紅樹林變化驅動力監測結果如圖8。
圖8 紅樹林河口濕地變化驅動力遙感監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