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是一定國土空間內自然資源、環境容量和生態服務功能對人類活動的綜合支撐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是對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本底的綜合評價,確定國土空間在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等不同功能指向下的承載能力等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重要基礎。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強化底線約束,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
二、評價原則
尊重自然和科學規律。評價應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充分考慮土地、水、生態、環境等資源環境稟賦條件,統籌把握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集成反映各要素間相互作用關系,客觀全面地評價資源環境本底狀況。突出評價針對性。評價應緊緊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的目標,確定雙評價技術路線。根據生態、農業、城鎮不同功能指向和承載對象,遴選差異化評價指標,設置能夠凸顯地理區位特征、資源環境稟賦等區域差異的關鍵參數,因地制宜地確定指標、算法和分級閾值。
注重評價操作性。評價應盡可能簡化,選擇最少最有代表性的指標。加強與相關數據基礎的統籌銜接,做到評價數據可獲取、評價方法可操作、評價結果可檢驗,確保管用、好用、適用。
三、部分專題成果圖件
1.全國2015年年降水量分布圖
全國2015年年降水量空間插值數據集是基于全國多個氣象站點日觀測數據,通過整理、計算和空間插值處理生成(圖1)。年降水量單位為毫米(mm)。
圖1全國2015年年降水量分布圖
2.全國2015年年均氣溫分布圖
全國2015年年均氣溫空間插值數據集是基于全國多個氣象站點日觀測數據,通過整理、計算和空間插值處理生成(圖2)。年平均氣溫單位為攝氏度(℃)。
圖2全國2015年年均氣溫分布圖
3.全國2015年人口密度分布圖
人口數據通常以行政區為基本統計單元??紤]了與人口密切相關的土地利用類型、夜間燈光亮度、居民點密度等多因素,利用多因子權重分配法將以行政區為基本統計單元的人口數據展布到空間格網上,從而實現人口的空間化(圖3)。
圖3全國2015年人口密度分布圖